--------记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吴海波主任和他的心脏移植团队
编者按:器官移植代表了当代医学的顶尖技术,也是现代医学领域最大的成就之一,更是部分终末期疾病患者的唯一有效的延续生命的方法。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作为一家大型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始终以彰显公立医院的责任与担当为己任,医院党委和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器官移植工作,积极推动器官移植中心的建设,先后成立了心脏、肝脏、肾脏、肺脏器官移植中心,建立了一系列器官捐献和相关工作制度,并通过不断实践,逐步进行方方面面的完善,先后设置了心脏疾病、血管疾病、重症监护3个病区,团队成员全部硕士及以上学历,移植项目完美依托医院现有的器官移植中心平台,以及完善和成熟的OPO、DCD、脑死亡评定等团队,为广大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带来了生存的信心和生命的希望。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2001年起开始筹建器官移植中心,组建了一支技术实力雄厚、临床经验丰富的移植队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口碑。目前心脏移植团队已完成几乎涵盖了心脏外科全部疾病等种类,年心血管手术量大于500台,患者年龄跨度从刚满四个月的婴儿到年逾九旬的老者,全部手术成功率超过99.5%,独立完成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近20台,成功率100%。心血管手术全面微创化,达芬奇心血管外科手术全国领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外科主任吴海波,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他从事心外科专业20多年,于德国洪堡大学医学院及德国柏林心脏中心完成博士学位,回国后于原沈阳军区总医院特招入伍,开始独立进行心血管外科的手术,成功建立心脏移植项目,至今已完成心血管手术400余例,作为主要术者和团队带头人完成了30多例心脏移植手术。
他的博士毕业课题是心脏移植免疫抑制方案的比较研究,率先在东北使用CMO成功抢救病毒性肺炎呼吸功能衰竭患者和病毒性心肌炎心跳骤停的患者。吴海波团队由心血管外科医生、胸外科医生、心内科医生、心血管外科ICU医生、超声科医生、体外循环灌注师和护理人员共同组建。医护共计40余人次接受北京阜外医院、北京安贞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等大型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培训、学习。团队成员熟练掌握国际上先进的心脏移植围术期管理流程及相关技术:规范开展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心力衰竭,常规开展危重症患者脑部血氧饱和度监测、Swan-Ganz气囊漂浮导管检查、心脏起搏技术、纤维支气管检查、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肠内外营养支持等系列支持手段。
麻醉科主任肖昭扬,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7年至2010年在美国北达科他大学药理系博士后,从事神经细胞兴奋性机制研究。2010年回国在著名的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麻醉科工作四年,获得先进的麻醉技术于重症管理理念。曾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面上项目或重大国际合作3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篇。担任《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编委,培养硕士研究生3人,从事临床工作20年,擅长各种复杂手术麻醉与危重病人的复苏管理。特别是在B超引导或辅助下进行有创操作、心肺功能判断指导危重病患者救治有较深的独特的造诣。
从事超声诊断工作十多年的超声学教研室副主任武俊,系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她是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浅表器官与外周血管超声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在心脏及大血管、外周血管、甲状腺、乳腺及妇科、产科常见疾病部分疑难病症的超声诊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7年她到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进修心脏、大血管和外周血管超声诊断,尤其在心脏瓣膜病的术前定性、定位诊断、术后评估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她主持省级科研一项,参与国家、省、市级科研立项多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内核心期刊论著多篇,参编规划教材一部等经历。
在全国疫情依然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依然执着地坚持“医者的使命就是治病救人,疫情防控要严格严谨科学规范,疫情下的急、危、重症的救治更需要我们事不避难、不胜不休的担当和勇气”。
“心脏复跳,手术成功”。手术间长时间宁静的气氛被吴海波主任的一句话打破了,通过漫长的几个小时的紧张有序的操作,手术间再传捷报。20年前因冠心病曾行PCI治疗的心脏病患者宫明海,近些年心衰加重,心功能差,室性心律失常,3年前行双腔ICD植入术,2022年初突然病情加重,药物无法缓解,行IABP辅助循环,因心功能极差,无法脱离IABP辅助,出于对生命的渴望和对吴海波主任及团队的信任,患者宫明海来到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外科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在吴海波主任带领下,心外科团队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火速集结、紧急评估、精心安排、谨慎操作,随着手术刀的划过,生命延续的序幕逐渐拉开,患者衰竭的器官被小心翼翼的取出来,新的供体被安全的衔接和缝合,又一例心脏移植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宫明海手术后身体状态恢复良好,频频高兴地和医生护士合影留念,逢人就说:“我重生了,我又年轻了几十岁,非常感谢吴主任和他的心脏移植团队,是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永远感谢心内科朱宁教授,是她帮我联系的吴海波主任,我不能忘记心内科的姜东炬主任、启搏器专家医德高尚的杨冬辉主任以及李响、赵琳护士长,是他(她)们精湛的医术、细致的呵护、精心的服务和科学调配,使我重新站起来获得了新生。“
2022年以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外科器移植中心开启了加速度,两个多月时间已顺利完成40多例器官移植手术,其中3例心脏移植手术,26例肾脏移植手术,其中3例心脏移植手术,26例肾脏移植手术,14例肝脏移植手术,标志着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外科器移植中心的技术愈发成熟,迈向了器官移植领域更高的台阶。
编后语:“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医生,他们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秒手回春的高尚情操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多少个白昼,他们战斗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多少个夜晚,他们与死神和病魔抗争,治疗时他们是患者的希望,痛苦时他们是患者的臂膀,巡视时他们是患者的亲属,监护时他们是健康的使者,抢救时他们是生命的卫士,关键时刻他们仁心仁术、出手相救;危机之时,他们尽职尽责,药到病除。他们把患者当亲人,把救人当使命,他们的精湛技艺让死神战栗,他们的微笑服务展示杏林春暖,救死扶伤,治病救人重燃了多少生命之火,生命因为有他们你的人生变的更加坚强,生命在他们努力不懈的执着中不断创造奇迹,他们用精湛的医术和自信的专业诠释着生命的价值。他们奉献的不仅仅是一丝温情,一份关爱,一滴汗水,一份付出;她们奉献的是最最宝贵的青春好时光,换来的是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健康拥有者的安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外科器移植中心吴海波主任和他的心脏、肝脏、肾脏、肺脏移植团队面对取得的荣誉和成就没有骄傲,没有止步,他们正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地行走在器官移植这一当代医学高端的大路上,他们正向着更高更远更尖端的医学高峰攀登。
编辑:唐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