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惠南,1955年生,江苏无锡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南大学书画研究所研究员、无锡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无锡市书画院专职画家。
作品曾获得“第六届中国体育美展”铜奖、“江苏省第一、二、三届山水画展”银奖、铜奖、“江苏省首届美术节”铜奖、“七彩世纪中国画大展”铜奖。出版个人专著:《青绿山水》(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北方山水》(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山水画临创图典》(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国画精粹——许惠南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当代国画名家——许惠南精品集》 (西冷印社出版社出版)、《境由心造——许惠南作品集》(西冷印社出版社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丛书——许惠南国画作品精选》(天津杨柳青画社)、《当代中国美术教育家》(中国文联出版社)。出访过加拿大、日本、韩国、摩洛哥、突尼斯、马来西亚、新加坡并举办画展。
大道无垠——记著名画家许惠南和他的山水画艺术
许惠南先生,1955年诞于江苏无锡,是个喝着太湖水长大的地道江南人。无锡自古以来就是太湖鱼米之乡,风光旖旎,风物清嘉,近代以来更因得风气之先而成为名闻遐迩的经济重镇。无锡更是一处美术大师辈出的艺术沃土,从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思想的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到拔俗超逸、隐迹太湖的元四家之一倪云林,明朝的画竹“国手”王绂,清末民国的吴观岱、陈旧村、胡汀鹭、王芸轩,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产生广泛影响的徐悲鸿、钱松岩、吴冠中、尹瘦石、钱瘦铁,这些大师和大家流光溢彩、各领风骚,与他们同处一域,意汇神交,于许惠南先生而言,是其与生俱来之大幸,更是其艺事日进之外部条件,当然他的成功,更取决于他的禀赋与勤奋。
“许氏江南”别开生面
一方山水哺育一方画家。几乎与所有山水画家一样,熟谙的家乡风物成为许先生从事山水画创作的最初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太湖风貌、水乡风情经常见诸于他的笔端。浓烈的江南情怀,是许先生山水创作的恒定主线。他热爱江南,眷恋江南,痴迷于画江南,但他画江南,一定是健朗而不纤弱,丰厚而不单调,空灵而不飘忽,呈现出格韵至上而又独具面目的“许氏江南”特征。数十年来,他的足迹遍及太湖周边的名镇老村、古街长巷、水港渔市,观摩大泽长河的四时更替和阴晴雨雪,体会耕读渔樵的生存感悟和喜怒哀乐,无边的江南风情,如诗的水乡岁月,融汇到他热爱乡梓、讴歌生命的艺术襟怀之中,倾泻于情真意重、形神兼备的笔墨语言之上。根植于传统之上,锤炼并形成扎实的笔墨基本功,拙朴而不取巧,谨严而不轻率,苍劲而不油滑,并在妙悟造化中融入情感,是“许氏江南”别开生面、引人入胜的独特所在,成功所在。
突破传统意蕴万千
作为一位负有艺术使命感的当代画家,许惠南先生并没有止于在探索江南山水创作方面的成功,并没有固步于“江南山水画家”的标签之下,而是把眼光投射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里,不断地拓展艺术创作的题材和舞台,不断地寻求自我超越和自我突破,表现了一位真正艺术家的进取精神和可贵胆略。近十多年来,他走出烟水苍茫的太湖之滨,投身太行山区领略大岳雄风,踏上徽州古道感受黄岳烟云,深入黎苗村寨探访南国风情,此外还东渡扶桑、南下吴哥、远涉北美,观赏异域风光,领悟海外情致,在实践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实现了艺术视野的拓展与艺术风格的嬗变。
关注太行表现太行,堪称许先生越出江南画派范畴的一次成功突破。太行之行,许先生创作了一批太行山印象组画,尺幅不大,以四尺斗方为主,但小中见大、咫尺千里,笔墨精致但气象森严、气势宏大。纵观许先生笔下的太行,江南画风的秀逸、谨严与清新随之可见,与北方画派的粗犷、豪放、恣肆是迥然不同的。同样是层峦叠嶂,同样是满纸沟壑,但厚重之中不失灵动,雄健之中不失飘逸,放达之中不失内敛,体现了画家以形写神、状物尽美的美术思想和人文情怀。许先生笔下的太行,充溢着澎湃激越的生机与活力,沐浴在夕阳金晖中的牧人、牛羊,陇原间蜿蜒铺展的谷地,乃至嶙峋厚重的山石和顽强向上的树木,无不彰显着对生命意志的敬畏与讴歌,无不流泻出对这片古老土地对大岳子民的期冀与祝福。太行在他的笔下,贫瘠但不破败悲凉,大气却又富蕴秀逸,这是一般画家所难以企及的。
以传统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去捕捉和展示异域风情,使国画走向世界贴近时代,成为近年来许多中国画家的重要共识。但遗憾的是,大多数画家往往追求表面效果,流于感观形式,忽略了传统中国画的内核和意趣,给人以隔靴搔痒、意犹未尽的感觉。相比之下,许先生在表现异域风情方面则做得非常精粹非常到位。《奈良》和《京都雪韵》是许先生的两幅旅日纪游作品,前者表现了烟雨之中的奈良古街,一老一少两名妇女相向走过沧桑古朴的老街,潇潇春雨中绿树婆娑、花枝摇曳,温情地抚慰着流转千年的古塔和老街。后者刻划了雪中京都一角,漫天瑞雪中,流溢着盛唐风采的宝塔、殿宇巍然屹立,向苍穹万物昭示着它们的身世与荣耀,一位妙龄女郎冒雪倚栏而立,像在凝思又像是沉醉。这两幅画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泛泛而作,而是蕴涵了一个深邃而紧迫的时代命题: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当中国的历史文化古迹每年以二万余处坍塌消弥时,当国内外学者发出“研究中国唐代建筑要到日本去”的无奈时,中国必须时不我待地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留住中华文明的血脉和根。而《加拿大纪游组画》再现的则是加拿大和谐宜人的自然风貌。加拿大作为北美发达国家,却非常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管理,非常重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许先生画中所展示的是一派宁静安详而又风姿绰约的世外桃源景致:蓝天碧水,青山蜿蜒,万木葱郁,动物在林间水边悠闲嬉戏,空气洁净得没有一丝污染,万物自在,和谐共荣,其景其情令人向往和陶醉。寓情于景,状物明志,《加拿大纪游组画》在给我们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还应当触发我们对环境对发展的深层思考。